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面向新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会综述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文秘网  点击数1628  更新时间:2006-4-5 2:19:25  文章录入:中国文秘网  责任编辑:中国文秘网

【 正 文 】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2- 8862(1999)11-0016-03 
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与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的“面向新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会”于1999年8月23日至27 日在云南昆明举行。来自全国的60位专家学者及理论工作者出席了会议。现将会议讨论情况综述如下。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 
与会者认为,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领域最突出的事件就是马克思主义成了中国的时代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以及中国哲学的马克思主义化的双向交融已历经80年。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首先是作为救国的道路开始的,它经历了曲折的历程。出现了三次高潮:第一次是毛泽东同志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的;第二次在90年代初;现在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高潮。三次高潮的兴起有其内在原因,都是对实践问题进行反思的回应。 
与会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解决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很多问题。我们应该研究马克思主义现代化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中国化。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科学范畴, 其含义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2)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必须要反对自由化,教条化,防止搞成马克思主义的中国传统化、实用化;( 3)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群众是中国化的主体,理论工作者是核心,不能忽视广大基层干部;(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光明的前景:一个是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另一个是要建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体系和新版本;(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会重蹈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覆辙。 
二、关于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问题 
与会者一致认为,全球化思想的最早提出者是马克思,他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及《共产党宣言》中就提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形成世界市场的思想,并且多次分析了世界历史的问题,即全球化的问题。对此,我们应该得出以下认识:1、 世界性或全球化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思想,不仅同资本主义相联系,也同由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发展相联系,这是一个涉及社会发展规律的问题,我们不能仅仅从资本主义发展的若干现象上研究全球化问题。2、 全球化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化,而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初衷,真正意义的全球化应该是共产主义的实现。 
有的与会者认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马克思所讲的“世界历史”正在变成现实,这决定了全球经济、文化、政治和谐发展的必要与可能。但是当今世界仍面对两大问题:一是和平问题,二是南北问题。解决和平与发展以及其它重大国际问题,需要从全人类长远发展的高度来考虑问题,反对霸权主义,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求同存异,互利合作,共同发展,加强南南合作,推动南北对话,建立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有的与会者认为,全球化的过程中同时也存在着社会制度冲突的问题。事实上,冷战后全球战略优势极大地向美国和西方集团倾斜,而不发达国家的“和平与发展”是由西方与超级大国主导和控制的。在一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主导下的当今世界,西方与中国的经济交往也藏匿着对抗性的政治意图,因此不能仅仅埋头于单纯的经济利益。我们应该仔细思考一下,在全球化时代中,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安全问题。 
三、面向新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建设 
与会者认为,马克思主义能不能作为21世纪的时代精神,关键在于马克思主义所固有的理论资源对人类所面临的新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有什么帮助。我们的时代有很多总体性、基本性、关键性的问题需要哲学的思考,如全球化下的社会交往问题、发展观的问题、新世纪的社会生产的问题、全球化背景中的社会主义命运,研究这些问题是新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责任和使命。马克思主义在新世纪的问题,首要的是创新问题。这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否完成其历史使命的关键。 
与会者指出,在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建设中,当前应特别注意以下一些问题:1、要反对对马克思主义的中性化、淡化、弱化、 非马克思主义化。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2、要把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理论清理一下,看那些是正确的,可吸取的,那些必须抵制。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要深入。首先要吃透国情,其中,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不能停留在几千年不变的状态上。4、 在马克思主义的学科建设方面,要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同时又要与其它学科进行跨学科研究。 5、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和发展了近代哲学的主体性精神,即理性精神,这要加以弘扬,同时应注意自然性原则。 
四、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与马克思主义的未来 
必须看到,马克思主义在下一个世纪的历史命运,离不开国际的大背景。同时,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不能离开国内外社会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在苏联、东欧的失败不能等同于社会主义在全球的失败,我们必须从苏联东欧问题中吸取历史教训。我们不可因为资本主义的一些表面现象,就认为马克思主义要消失了。美国布热津斯基也认为资本主义社会还有很多问题解决不了,还有一个理想问题,要解决信仰危机等。我们党的三代领导人都一直强调理想信念的问题,这是我们的优热,我们的劣势是物质文明不如他们。 
与会者指出,断言资本主义很快灭亡是不切实际的,但是说资本主义还有生命力不等于社会主义就要灭亡,引用国外一位学者的话来说比较贴切:“社会主义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它不是真实的社会主义,而资本主义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它是真实的资本主义。”21世纪的社会主义在经济制度上将是市场的社会主义。事实证明,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工业化发展道路,虽然其资本主义所有制表现出对封建主义的巨大优越性,但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是给国内和世界人民造成灾难的道路,西方众多学者也对诸多矛盾与问题进行过批判。另外一条是列宁创立的道路,特别是高度的公有制、高度的计划经济体制、高度的集权,特别是将它作为一种战略的模式,存在很大的弊病,如农轻重比例失调、党政不分、政企不分等,特别是斯大林提出的两个平行的市场,造成苏联长期的封闭与隔离。我国改革开放20年形成一种新的道路,是对前两种道路的扬弃。我们在所有制结构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制度,既有计划调控,又有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的民主法制吸收了西方的法制思想,又有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民主与精神文明。它对第三世界国家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中国在世纪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就是全球社会主义低潮中的高潮。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