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股票市场与虚拟资本 ——读《资本论》笔记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文秘网  点击数2377  更新时间:2006-4-5 2:19:23  文章录入:中国文秘网  责任编辑:中国文秘网

【 正 文 】 
股票市场的产生是股票外在于公司资产形成稳定的、独立的虚拟资本的重要条件,而这又与信用制度特别是银行信用有着直接的联系。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经密切地注意和考察了股票的形成和发展、性质和种类以及虚拟资本的扩大和减少等问题与信用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深刻分析了虚拟资本及其形式与实际资本运行的关系,天才地预见了虚拟资本的产生和发展对经济危机的巨大影响。这些具体而又深刻地论述,为我们掌握其运行规则,防范金融危机,提高认识和驾驭虚拟资本的能力,仍然有指导意义。 
一、股票和股份经济的发展轨迹 
股票市场和股份公司是推动股份经济发展的两个轮子。股份经济又称股份制度或股份制经济。从广义上讲,凡是把不同所有者的各种不同份额资本集中起来进行联合生产和经营,并按照投入资本的份额参与管理和分配的经济组织形式,都可称为股份经济。从狭义上说,股份经济是指通过发行股票集中资本,并将全部资本分为若干等额股份,建立股份公司,联合生产和经营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讲的股份制就是狭义的股份制,即现代股份公司。马克思考察了股份公司的历史后指出:最早的股份公司是“那些需要很长劳动时间,因而需要在较长时间内大量投资的企业,特别是只能大规模经营的企业,例如筑路、开凿运河等等。”(注:《资本论》第2卷,第260页。)这些部门首先是交通运输和公用事业部门。“另一方面信用制度的发展又为资本家提供方便的手段,使他可以不用自己的资本而用别人的资本来预付、来冒险的时候,才完全成为资本主义生产的事情。”(注:《资本论》第2卷,第261页。)股份公司的发展必须以信用制度的发展而发展。金融业的股份公司也随交通运输和某些公用事业部门的股份公司的发展同时最先发展起来。从18世纪末在19世纪初,交通运输业、某些公共事业和金融部门首先运用了股份公司的形式。因为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前提条件是要不断扩大资本来源,扩大国内外市场,优先解决生产和交换较为集中的所在地基础设施问题,所以交通、公用事业和金融部门率先采用股份公司的形式而得到较快发展。比如像造铁路,“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能把这件事完成了。”(注:《资本论》第1卷,第688页。)以美国为例,从1828年开始建造铁路,至1842年通车线路已达2808英里;据1800年统计,桥梁和运河的股份公司达219家, 银行和保险的股份公司达67家,而当时制造业的股份公司只有6家。 美国这些部门的股份公司的发展,最先发行股票的部门,为19世纪上半叶经济起飞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后来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三卷增补的《交易所》这篇文章中继续论述了股份公司的各种情况,“此后,工业就逐渐变成了股份企业。一个部门接着一个部门遭到这种命运。首先是现在需要巨额投资的铁业(在此以前是采矿业,不过还没有股份企业的形式。)然后是化学工业,以及机器制造厂。……然后有托拉斯。这种托拉斯创立了实行共同管理的巨大企业(例如联合制碱托拉斯)。普通的独家商号只是越来越成为一种使营业扩大到足以‘建立’股份公司地步的准备阶段。”“商业也是这样。里夫公司、帕森斯公司、摩里公司、莫里逊公司、狄龙公司,全都变成了股份公司。现在,甚至零售商店都已如此,而且不单是徒具联合商店的虚名。”(注:《资本论》第3卷,第 1029页。)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股份经济从最早的交通、能源等基础行业发展到银行业,逐步遍及各行各业,从而使企业的规模扩大,生产容量壮大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股票的性质及其流通 
马克思对股票性质的阐述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方面马克思指出:“如果没有欺诈,它们就是对一个股份公司拥有的实际资本的所有权证书和索取每年由此生出的剩余价值的凭证。”(注:《资本论》第2卷,第387页。 )可见股票是它的持有者向股份公司投资入股并藉以取得一定收入的凭证,而所谓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股票本质上是资本,是取得相应剩余价值的凭证,股票的持有者是股份公司的股东。但在实际经济生活中,股份公司的大权掌握在少数大股东、大资本家手中,他们决定着公司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另一方面马克思认为,股票本身并不是真正的资本,它的资本价值具有虚幻的性质,是“资本的纸制复本”,因而是一种虚拟资本。由于股票能为它的所有者带来收入,使得同一资本似乎取得了双重存在。 比如100万元资本,它既是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表现在厂房、机器、原料上,同时又当作资本价值,表现在100万的股票上。 股票本身虽然没有价值,但它能够按一定价值出卖,也能为所有者带来股息,好像也是一种资本,不过它不是真正的资本,只是由于股票收入资本化而虚拟出来的。因此马克思指出:“这个资本不能有双重存在:一次作为所有权证书即股票的资本价值,另一次作为在这些企业中实际已投入或将要投入的资本。它只存在于后一种形式,股票只是对这个资本所实现的剩余价值的相应部门的所有权证书。”(注:《资本论》第3卷,第1029、529、530、540—541、541、559、530—531、531、527、527页。)所以作为有价证券的股票的积累,并不完全是现实资本的积累,有的是虚拟资本的积累。不过马克思同时指出,股票虽然不是实际资本,却都代表着股份公司现实资本的相应部分。因此股票发行额的增长(而不是股票价格的上涨),也反映了股份公司现实资本的增加,股票票面价值的增加反映着现实资本的积累。 

[1] [2] [3] [4]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