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千年伟人马克思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文秘网  点击数1397  更新时间:2006-4-5 2:19:22  文章录入:中国文秘网  责任编辑:中国文秘网

【 正 文 】 
面临世纪之交,传来一个令人振奋的信息,这就是马克思被评选为千年最伟大、最有影响的思想家。这是由英国广播公司(BBC )于1999年秋天,用几周时间在国际互联网(Internet)上经过反复评选最后选定的。马克思排在第一位,排在第二位的是世界最有影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 
在评选活动开始阶段,爱因斯坦的票数领先。在评选活动的后期,评马克思为本千年最伟大思想家的票数直线上升,并遥遥领先于爱因斯坦。美国纽约的一家报纸用整版篇幅评论了这个意义深远的事件。 
最近,路透社又邀请政界、商界、艺术和学术领域的名人评选“千年伟人”,对39名候选者的投票比较平均,爱因斯坦仅以一分的优势领先于甘地和马克思。这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同样说明马克思是千年伟人。1999年12月19日的《澳门日报》,报道了这个消息,并刊登了三位千年伟人的照片。该报说:“这样的调查当然不能十分科学地反映广泛的事件,但这次调查可以让我们看看一些名人的想法。”台湾《中国时报》12月25日报道类似的评选活动时指出:“马克思有关资本累积及资本集中的说法,放在当今大购并潮的背景之下似乎更具意义,苏联瓦解、中国大陆也已改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路线多年,这么多学者肯定马克思,的确有些出人意表。”还说“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的洞见应该再度获重视,他不应为其他人对其学说所作的引申背黑锅”。 
西方思想界所开展的这项活动和澳、台报纸的报道,应该说是客观、公允的。尤其引人深思的是,这一活动不是由社会主义国家传媒,而是由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传媒举办的,这就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重要性。对于世界工人阶级来说,再大的喜讯莫过于此。这是千年之交,时代赠予世界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最值得纪念的礼物! 
这件事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偶然的。它既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又说明了当今时代仍然需要马克思主义,就像自然科学需要爱因斯坦的理论一样。只要不带偏见,人们都会作出这样的结论。 
马克思逝世已经116年了, 作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的《共产党宣言》发表也已一个半世纪了,为什么马克思仍然受到世人如此的关注和崇敬呢?这是因为马克思为人类精神发展作出了不朽贡献。 
关于马克思对人类思想的伟大贡献,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概括为两个伟大的发现,即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他指出,“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这样一个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恩格斯以无比沉痛的心情向世界宣告,“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这“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一百多年后,马克思被世界公认为“最伟大的思想家”,证明了恩格斯的预言。如果说恩格斯主要是就思想的真理性而言,那么在今天,它已是被社会实践证明了的真理。 
马克思一生最伟大的贡献,是他发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列宁称之为“人类思想中的伟大成果”,赖有它,社会科学才真正变成科学。众所周知,马克思是在19世纪40年代的德国开始自己的理论活动的。当时,继黑格尔之后,费尔巴哈的哲学深深地影响着德国思想界。因此,在马克思思想形成的一定阶段上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萌芽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观点相交错。但是,马克思通过自己的理论探索,终于找到了摆脱这种理论困境的出路。这就是,他把研究的基点放在探讨“人的世界”,揭露“市民社会”的秘密上,通过对人的活动、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探讨,逐步过渡到唯物主义历史观,而其中的关键是生产关系思想的形成,以及由此而揭示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关系。社会生产关系的思想,是马克思同以往一切哲学家对人和社会认识的根本分水岭。生产关系概念的形成,不仅对生产力诸因素结合的方式和性质有了科学的认识,而且有可能揭示生产过程本身内在的结构,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我们知道,生产力概念,在马克思以前的古典经济学家那里就已经提出和研究了。他们之所以重视生产力的问题,是由于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需要。但生产关系问题始终是他们无力逾越的界限。因此,古典经济学家不能真正理解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构成的生产过程,不懂得物质生产对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这里,不仅有历史的局限性,也有阶级的局限性。正如马克思所说,一旦触及到生产关系的领域,他们研究的丧钟便敲响了。所以,即便是当今有成就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即使对社会关系作出一定的分析,但也回避或掩饰最实质的问题,即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问题。 
马克思正是发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运动的规律,把整个社会的发展看成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形成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从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不再把各种经济关系看成“人的本质”的体现,不再根据“人的本质”实现的程度来判断经济形式,而着眼于经济过程本身的分析,在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相互联系中来考察各种生产关系。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诸种要素的科学分析,特别是对雇佣劳动与资本的关系的研究,发现了物与物关系背后掩盖着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发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及其特殊的运动规律。在当代,资本主义有了新的发展,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需要也必须丰富和发展,但其基本思想是没有过时的。就连许多西方学者也认为,要了解当今资本主义社会及其经济运动,仍要求助于马克思的方法。 
正是基于马克思的这两个伟大发现,社会主义才由空想变为科学。空想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有其重要地位,但它有两个致命的缺点:一是脱离唯物主义基础,二是脱离现实的工人运动。所以它只能流于道德的说教和关于“人”的呓语。社会主义学说究竟应该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如果把社会主义看成是实现“人的本质”,那重点当然是研究“人自身”,并从中引出人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如果把社会主义制度看成是客观的历史必然性,那就应该研究社会生活、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历史规律。正如列宁所说的:“社会主义学说正是在它抛弃关于合乎人的本性的社会条件的议论,而着手唯物主义地分析现代社会关系并说明现在剥削制度的必然性的时候,取得成就的。”(《列宁选集》第1卷第52页)马克思的伟大发现, 使人们“豁然开朗”,社会主义从此有了正确前进的方向。没有马克思的理论和实践,“我们至今还会在黑暗中徘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第656页)遗憾的是, 以戈尔巴乔夫《新思维》为代表的当代右倾机会主义思潮,或者完全撇开社会阶级关系来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或者返回到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早已摈弃了的人本主义社会主义观,鼓吹“人的价值高于一切”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这股思潮的要害,是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而否定了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就根本谈不上科学社会主义。当代右倾机会主义思潮的泛滥,已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从上述可见,马克思的学说有极强的阶级性,它是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但同时它又是科学的真理,是严整的科学体系。革命性和科学性在马克思学说中是高度统一的。正如恩格斯所说,“科学愈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愈加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58页)这突出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特征。 
诚然,马克思的学说也有学术性的一面,或者说,它既是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也是一种学术。这种学术性,似乎使马克思学说游离了它的意识形态性而具有了一种普遍性的外观,任何人都可以把它作为一种知识去研究和运用。许多西方资产阶级学者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理解和认同马克思主义的。1998年夏天,我作为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比较研究中心主任,访问了英国几所大学研究社会问题和生态问题的系所。研究社会问题的教授说,我们主张实现社会公正,缩小贫富差距,这也是马克思的一贯主张。研究生态问题的学者说,马克思早就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依据。他们对马克思不仅没有反感,而且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极力去捕捉马克思学说中对他们有用的东西。这实在令我这样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人十分感动。 
特别值得提及的是,在苏东剧变后,《马恩全集》国际版(原计划出142卷)不仅没有停止出版, 而且由国际马克思恩格斯基金会继续进行这项巨大的工程。在苏联时代,《马恩全集》国际版是由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马列列主义研究院和东德统一社会党中央马列主义研究院共同合作于60年代开始编辑的。苏东剧变前已出版了30多卷。苏东剧变给这一工作带来极大困难,为把这一意义重大的工作继续下去,他们向有关国家和政党发出资助呼吁。我们国家也给了资助。1996年秋天,我们访问了设在柏林一勃伦顿堡科学院的《马恩全集》国际版编辑部,主持工作的是原西德政治学教授门格勒。我问他现在经费是否解决了?他说已经解决了。我问,是怎样解决的?回答说,大部分由联邦政府出钱,小部分由地方政府给解决。我诧异地问,德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要出钱资助出版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他似乎感到问得奇怪,然后坦然地说,一是因为马克思、恩格斯是德国人;二是因为他们的学术思想,丝毫不亚于历史上任何伟大的思想家。是的,马克思不论就其思想之博大精深,还是就其著作之丰、影响之大,都可以与历史上任何伟大思想家相媲美。马克思主义学说,已经深深地改变了世界历史进程,并且还将继续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也是一种学术,而且是真正的学术,从这个角度来研究马克思的学说同样可以作出自己的贡献。这里,我再举一个例子:80年代中期,我曾接待过联邦德国波鸿大学“马克思学者”萨斯教授,他从学术角度对马克思学说、特别是对马克思早期著作和思想作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经过他的研究和版本考证,发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中一篇题为《路德是施特劳斯和费尔巴哈的仲裁人》的文章,不是出自马克思手笔,而是费尔巴哈本人写的,应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去掉。他的这项研究成果已经为学术界所接受,并在后来出版的马恩著作中得到校正。这种研究无疑是很有意义的。我们应当提倡对马克思学说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研究。 
当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但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也处于低潮,相反,世界范围内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热潮却在悄然兴起。从1995年到1998年,千人以上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学术研讨会开过四次。它们是:1995年为纪念恩格斯逝世100周年在巴黎举行的、 有1500多位学者参加的“世界第一届马克思大会”,1996年在美国纽约召开的、有1500多名学者参加的“世界社会主义者大会”,接着,在伦敦召开的、有6000多人参加、盛况空前的“96伦敦马克思大会”,以及1998年为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在巴黎召开的、有1500 多人参加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学术讨论会。此外,1998年在巴黎还召开了有500 多人参加的“第二届国际马克思大会”,以及在莫斯科举行的每年一度的国际社会主义研讨会。至于小型的国际学术讨论会更是不计其数。 
2000年,是世纪之交,回顾和总结20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展望21世纪社会主义发展前景,将是国际理论研讨活动的重要内容。届时法国“马克思园地”协会将在巴黎举办规模盛大的、题为“全球化与人类解放”马克思主义国际学术研讨会,主要议题有:20世纪社会主义分析与总结;当代资本主义分析;现代社会劳动的内容和地位;超越资本主义和变革社会的进程与动因;如何实现真正的公有制和新国际主义等。同时,在美国纽约还将举行有2400多人参加的“世界社会主义者大会”,讨论当代社会主义面临的新问题、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以及如何取代资本主义等重大问题。世界其他地区也将举办类似的活动。 
以上情况决非偶然现象,它是当今社会矛盾的反映,是世界进步人士要求变革社会的情绪的表现。当今诸多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重新激起了人们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热情,为了解当代社会问题和全球性问题,人们到马克思主义那里寻找思想武器。因此,便出现了法国《世界报》所说的“回归马克思”的热潮。这也许是马克思被评选为千年最伟大思想家的一个重要的现实原因吧。 
法国《人道报》在报道1998年巴黎国际大会时有下面一段生动的文字:今年(1998年),从纽约到东京,从圣保罗到耶路撒冷,从新德里到伦敦,到处都奏起了《共产党宣言》的乐章,而这次会议将“再次让历史沸腾起来”。“《宣言》对21世纪仍将发生重要影响”,“马克思主义没有死,马克思仍然活着”。这些撼动人心的话语,道出了世界进步人类的心声。理论研究是社会变革的前导。这许许多多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活动,将汇成巨流,发出世界最强音,推动当代社会主义运动走出底谷,再度复兴。让我们高扬马克思的旗帜,昂首阔步,迈向21世纪吧!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