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马克思关于社会进步评价尺度的思想与新世纪人类进步的走向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文秘网  点击数1669  更新时间:2006-4-5 2:17:58  文章录入:中国文秘网  责任编辑:中国文秘网

【关 键 词】马克思/社会进步/生产力尺度/人的发展尺度 
【 正 文 】 
究竟应该如何评价社会进步?生产力发展与人的发展究竟是什么关系?时至今日,许多人对以上问题仍是满怀困惑。笔者以为,在此新世纪刚刚到来之际,重温马克思关于社会进步评价尺度的思想,无疑能为人们解除困惑,并为确立新世纪人类进步的走向提供重要的思想启迪。 
一、马克思关于社会进步的双重评价尺度:生产力尺度和人的发展尺度 
马克思是相信社会不断进步的乐观主义者。他的这种信念不是盲目的,也不是建立在宿命论的基础上的,而是基于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领悟和把握而做出的理性结论。在马克思看来,“进步这个概念绝不能在通常的抽象意义上去理解。”(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页。)对历史的进步应当进行具体的分析。在他看来,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有两个:一个是生产力尺度,一个是人的发展尺度。生产力尺度,是一种客观的尺度,它标识人类认识、利用、支配、改造自然和维护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能力。人的发展尺度,是一种综合的尺度,它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四个方面的关系之中,包括人利用、改造自然及维护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能力;社会的公正合理程度及社会对人的发展提供平等机会的程度;人与人之间在平等、互助、友好基础上的竞赛发展程度;人的丰富个性的发展程度,等等。其核心内容则是人的个性的发展程度,包括人的品德、智力、体力、审美等方面的发展程度。前一种尺度,使马克思区别于一般的人道主义和乌托邦空想;后一种尺度,使马克思与经济决定论区别开来。两种尺度,体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有机统一,体现了马克思科学主义视野和人文主义关怀的有机融合。应该指出,在马克思那里,两种尺度并非毫不相干,而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从而相互补充。下面试做具体分析: 
(一)两种尺度之间的一致性 
生产力尺度和人的发展尺度具有内在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生产力的发展归根到底会促进人的发展。首先,一定水平的生产力是人和社会存在的先决条件和原始基础。一定的衣食住行等生活资料,是人和社会生存的基础,没有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人就无法生存,社会就无法存在。其次,生产力的发展规定、制约着人和社会的发展程度。马克思指出,人们在“历史的每一阶段都遇到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的生产力总和,人对自然以及个人之间历史地形成的关系,都遇到前一代传给后一代的大量生产力、资金和环境,”这些现有的物质基础和生产力状况预先规定了人们的生活条件,“使它得到一定发展和具有特殊的性质。 ”(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2页。)他进一步指出,要消灭私有制社会的“异化”现象,实现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必须“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第86页。)。再次,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必然会促进人的发展。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它最终决定着社会关系、社会制度、社会意识、社会形态的变迁。因此,它也决定着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的本质的发展变化。最后,在一定意义上,生产力的发展程度本身就是人的发展程度的标识。生产力是标识人认识、利用、改造自然能力的范畴,它体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程度。“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产生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42卷, 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7、 125、126页。)。“事实上,如果抛掉狭隘的资产阶级形式,那么,财富岂不正是在普遍交换中造成的个人的需要、才能、享用、生产力等等的普遍性吗?财富岂不正是人对自然力——既是通常所谓的‘自然’力,又是人本身的自然力——统治的充分发展吗?财富岂不正是人的创造天赋的绝对发挥吗?”(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86页。 )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发展具有一致性。 
第二,人的发展归根到底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首先,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本身就意味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改善,无需多说。其次,就人与社会关系的发展而言,社会制度为人的发展提供的公平、公正、合理的发展条件,良好的社会风气,会增强个人对社会的认同、维护和亲和感,激发出人的创造潜能,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再次,就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发展而言,平等互助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减少内耗,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最后,就人的个性的发展而言,人的独立、自主程度,人的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全面发展会大大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因为生产力本身就是人的各种潜能的发挥和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 
可见,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总方向、总过程来看,从归根到底的意义上讲,生产力发展与人的发展是一致的,两种尺度是统一的。 
(二)两种尺度之间的不一致性 
在马克思看来,虽然从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看,两种评价尺度是一致的,但就具体的历史阶段而言,两种尺度既有一致性,又往往表现出不一致性。马克思关于这方面的论述很多, 在此只选取精彩的一段。1856年4月14 日马克思《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中指出:“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财富的新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源泉。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味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无庸争辩的事实。”(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5页。)在资本主义时代,一方面是机器、技术、财富、科学、现代工业的发展,即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则是人的体力的衰退、道德的败坏、愚味无知的盛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恶化以及社会对人个性压抑的增长,即反人力量的增长。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发展表现出了极大的不一致性。在马克思看来,在公正合理的共产主义制度建立之前,生产力发展与人的发展的不一致是普遍的、必然的,“只有在伟大的社会革命支配了资产阶级时代的成果,支配了世界市场和现代生产力,并且使这一切都服从于最先进的民族的共同监督的时候,人类的进步才会不再像可怕的异教神怪那样,只有用被杀害者的头颅做酒杯才能喝下甜美的酒浆。”(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3页。) 
(三)两种尺度的一致性与不一致性:以实践为中介在历史过程中的统一 
既然生产力发展往往与人的发展不一致,那么,如何使两种发展不断趋向统一呢?马克思认为,人类的社会实践能够使两者逐渐地统一起来。人类的社会实践是不断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在实践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促使生产力发展和人的发展趋向统一的历史,通过物质生产活动,人们不断提高利用、改造自然,以及保持自然界持续发展的能力,这不仅意味着生产力的发展,也标识着人的能力的提高;通过人们变革社会关系的活动,促使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逐渐改善;通过人的生产活动和交往等活动,促使人的个性不断丰富和发展……社会实践是促使两种发展统一起来的桥梁。在共产主义社会,两种发展将达到真正的统一,这时的社会能够“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每个生产者个人最全面的发展”(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2页。)。 
勿庸讳言,在共产主义制度建立之前的漫长时期,人们在实践中将经常面临生产力发展和人的发展不一致的困扰。当人们面临两种发展冲突的时候应该如何进行选择呢?马克思指出了三种错误的选择方案:一是悲观主义的观点,他们面对生产力和人的发展的冲突束手无策而只能“痛哭流涕”;二是浪漫主义的观点,他们“为了摆脱现代冲突而希望抛开现代技术”,主张为了所谓人而牺牲现代生产力,退回到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时代;三是唯生产力的观点,“以为工业上如此巨大的进步要以政治上同样巨大的倒退来补充”,主张为了生产力的发展而放弃对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社会关系的改造(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4页。)。马克思认为,以上三种选择方案都是错误的。正确的选择应该是“要使社会的新生力量很好地发挥作用,就只能由新生的人来掌握它们,而这些新生的人就是工人”(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4页。)。通过工人阶级的社会革命,消除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实现工人阶级“在全世界的解放”,就能够既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使两种发展达到统一。马克思兼顾生产力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双向进步观给了我们重要的方法论启示: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一定要兼顾两种发展,不能坚持片面的发展观。 
二、新世纪人类进步的走向:马克思两种尺度思想的当代启示 
“二次大战”以后,科技突飞猛进,生产力迅猛发展。与此同时,生态、环境、人口、核战争威胁等全球性问题相继出现。苏东剧变之后,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经济的作用更加突出,各国都把发展经济作为主要任务来抓,但程度不同地忽视了对人的发展的关注。新的世纪,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将会更加迅猛,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将会提出更严峻的挑战。马克思两种尺度的思想对确立新世纪人类进步的走向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提醒人们:在新世纪一定要处理好以下问题,才有可能促进社会进步。 
(一)处理好人类与科技之间既利用又限制的关系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第777页。)马克思非常重视科技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 他对科技的负效应也明察秋毫。本文前已述及,马克思《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中精辟地指出:在资本主义时代,一方面是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则是反人力量和人的退化的增长,科技、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发展表现出了极大的不一致性(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5页。)。在新世纪, 包括生物遗传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将获得更大的发展,这既给生产力发展和人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也潜在地给社会发展带来隐患。科技是双刃剑,这是马克思和爱因斯坦的共识。爱因斯坦像马克思一样地提醒人们:“我们一定要注意,切不可把理智奉为我们的上帝;它固然有强有力的身躯,但却没有人性。它不能领导,而只能服务;而且它挑选它的领导是马马虎虎的……理智对于方法和工具具有敏锐的眼光,但对于目的和价值却是盲目的。 ”(注:《爱因斯坦文集》,第 3卷, 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349页。)在他看来,“理智”, 或者说科技是没有人性、也与目的和价值无关的,它仅仅是人们的工具理性,既可以为人类谋福利,也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因此,在新世纪人们必须采取有效途径,把科技的负效应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特别是,要坚决避免科技失控局面的出现,使科技成果为人类造福。 
(二)协调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马克思看来,人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而自然界则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因此,人们一定要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恩格斯语重心长地提醒人们:“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3—384页。)恩格斯告诫人们: 人的命运与自然的命运息息相关,只有尊重自然,才能正确认识和合理利用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从而为人的发展奠定基础。如果以征服者的姿态对待自然,就会遭到自然的惩罚(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383页。)。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二战”以后, 伴随科技的发展,人们以主人的姿态大肆向自然开战,在给人带来丰裕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等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新的世纪,人类必须认真检讨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自觉维护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才有可能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处理好人与社会的关系 
人是社会存在物,合理、公正的政治经济制度是人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但是在当今世界,人与社会的关系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从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看,在人与社会的关系方面,突出表现为社会关系外在于人、压制人。从资本主义诞生之日起,资本主义制度就是为少数富有者剥削绝大多数劳动者服务的。马克思尖锐地指出:“现代的国家政权不过是管理整个资产阶级的共同事物的委员会罢了。”(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4页。 )时至今日,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没有根本改变,被许多人推崇备至的西方议会民主制度不过是富有阶级的手中玩偶,具有无法消除的弊端。其次,从社会主义国家的情况看,由于各国处在新旧体制的转轨过程中,人与社会的关系也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方面,突出表现在公平竞争的环境还不完善,制约贫富分化的机制还不成熟,社会保障制度还未完全建立等。在新世纪,伴随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无论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必将出现人与社会之间新的矛盾和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势必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必须逐步建立起人与社会之间正常的和谐的关系,才能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当然,真正合理公正的人与社会的关系只有在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但人们要自觉地为将来做准备。 
(四)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 
平等、互助、友好、合作的和谐关系是衡量一个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指标。但在当今世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存在不少问题。首先,资本主义国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马克思语),“他人是地狱”是萨特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生动写照。为了追逐自己的经济利益,人与人之间互相倾轧、互相拆台,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扭曲的、可怕的。其次,社会主义国家近年来纷纷改革,在人的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人与人之间关系淡漠,尔虞我诈、见死不救的事情屡见不鲜。这种情况,提醒人们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一定要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新的世纪,伴随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发展,历史向“世界历史”过渡的趋势更加明显,具有不同种族、民族、国籍、信仰、文化等背景的人的交往将会愈来愈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和交往关系,不仅会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且会促进人的个性的丰富。 
(五)防止人的片面化、机械化和退化,积极促进人的发展的全面化 
新的世纪,科技和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经济、信息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既能给人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便利,也将会给人的发展带来不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首先,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各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为主导的西方文化价值观将会进一步在全球扩张,从而消解人们对道德正义的追求和对理想信念的渴望,使人们有可能成为重精神轻物质的片面人。其次,数字化、网络化时代的出现,使人们有可能足不出户,就能够进行网上购物、看病、聊天、甚至恋爱。在“虚拟现实”里,人的各种行动、各种情感都变得似梦似真,真假难分,极易扭曲人的本性。再次,生物遗传技术的发展,不仅会对传统伦理提出挑战,更重要的是使人本身带上了机械的成分和特性,目前,克隆技术已可以克隆羊等高级动物,下世纪,甚至目前“克隆人”在技术上已不存在什么问题,假如真的克隆出人,那么,这究竟是人还是机器,我们知道,人最可贵的地方就在于他的独特性,即不可复制性。克隆技术将对人的本性提出根本性的挑战。因此,在新世纪人们一定要警惕人的机械化的倾向。最后,技术和经济的迅猛发展,给人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但也使得人的体力和功能出现某些退化;经济发展满足了人的多方面需要,但也刺激出了一些“虚假需求”,并遮蔽了人的“本真需求”,等等。可见,在新世纪,人的发展将会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新诱惑。马克思对人的全面发展作过如下描述:“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思维、直观、感觉、愿望、活动、爱”等等都获得了“现实性的实现”,人真正成了自己的主人,人的丰富个性得到全面实现(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7、125、126页。)。 这应该成为新世纪人的发展的指导原则。在新世纪人们在享受丰裕物质生活和大量闲暇的时候,一定要坚持全面的发展观,在道德修养、科技知识、人文素养、健全人格、健康心理、强健体魄、审美情趣、自觉劳动等方面全面发展自己。在世界交往普遍化的情况下,既要好好把握自己,做自我的主人;又要自觉对外开放,积极与外界进行各种交往交流,从而在双向互动中丰富自己的个性。 
总之,马克思两种尺度的思想启示我们:在新世纪一定要兼顾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从而在“世界历史”趋势日益增强的情况下,稳步地为将来的共产主义准备物质的和人的双重条件。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