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邓小平理论与新时期社会科学事业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文秘网  点击数1500  更新时间:2006-4-5 2:10:38  文章录入:中国文秘网  责任编辑:中国文秘网

【作者简介】曹默,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西伯利亚研究所 副研究员 
【 正 文 】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社会科学事业只有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才能确保我国新时期意识形态领域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才能确保我国新时期社会科学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一 
在我国,广义的社会科学指哲学社会主义科学,也包括英语中的人文科学,是指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所有学科。现代意义的中国社会科学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在中国人民英勇抗击侵略者的斗争中产生的。先后有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思想、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改良派思想以及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主革命思想。当时,尽管社会科学密切关注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民族存亡以及国家出路等重大社会现实问题,但终因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而未形成各学科独立的完整体系。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五四运动的爆发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此后便产生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社会科学。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人民进行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集中了全党的经验和智慧,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这一重大理论成果本身就是中国社会科学的光辉成就。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科学事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得到了迅速发展。在革命斗争年代形成的新一代社会科学工作者用辛勤的汗水为新中国的社会科学事业从事着奠基工作。各种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大批涌现。仅10多年时间,社会科学各学科的研究工作者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总结和继承中国古代文化遗产,对外国社会科学名著的评介等,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和社会调查工作,特别是对民族问题的调查,其规模之大、收集材料之丰富是世界上罕见的。各个学科都发表了许多有学术价值的资料和论著,并编写了100多种文科教材, 培养了一批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 取得了很大成绩。 (注:马洪主编:《现代中国经济事典》,552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历史告诉我们, 中国社会科学事业只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才会繁荣和发展,否则,就会出现曲折甚至灾难。这是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在改革开放时期形成的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我国新时期社会科学事业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同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是一致的。以20年前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标志,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社会科学的突破与发展。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从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实际出发,进行了创造性的科学研究,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为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高水平的咨询和参谋,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文学、历史学、新闻学等各学科的基本建设都取得了丰硕成果。邓小平理论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在伟大历史变革中最为灿烂的丰碑。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最活跃、学术成果最丰硕的20年。(注:人民日报评论员:《积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人民日报》1998-09-26。)20年来我国社会科学事业兴旺发达的事实表明,新时期社会科学只有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才能健康发展。 邓小平理论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政治立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这是新时期我国社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工作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是我们观察、认识和研究各种社会现象及问题必须遵循的框子。当今,太阳东升西落,再不会引起人们惊诧不已,原因是人们早已具有了地球自转并围绕太阳有规律运行的自然科学理论常识。苹果熟透会自行落地也再不会让人像当年牛顿那样迷惑不解,因为地球引力几乎是人人皆知的道理。观察自然现象尚且需要框子,研究更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更是如此。其实,进行社会科学研究,总要有一个立场,总要涉及到世界观和方法论问题。不是站在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的无产阶级立场,就是站在别的什么立场;不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作指导,就是用别的什么世界观和方法论作指导。这些是谁都无法摆脱的框子。所谓没有框子的人,正如鲁迅所说,那才是怪汉子呢。 
二 
发展社会科学,关键在人。拥有规模宏大的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的社会科学工作者队伍,是实现用邓小平理论指导我国新时期社会科学事业的重要基础。为此,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自觉按照江泽民同志的有关讲话和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努力学习好邓小平理论,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深刻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教育者先受教育,自己先学习好,这是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职业性质决定的,也是其社会角色所要求的。在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过程中社会科学工作者解决好以下问题尤其重要: 
第一,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在其生命的途程中每走一步都得经过战斗。”(注:《列宁选集》,第2卷,1页。)邓小平指出,“世界上造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382页。)又指出“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383页。)可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的前进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每当社会主义出现曲折和遇到困难的时候,往往是社会主义信念容易发生动摇的时候。此外,二战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某些变化,也因对其缺少深入系统的研究而使一些人模糊了眼睛,被搞昏了头。因此,新时期社会科学工作者在学习邓小平理论过程中解决好社会主义信念问题特别重要,应该通过认真学习努力做到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不动摇。真正做到这一点,最关键的是对邓小平理论要有党的十五大报告的认识高度,即真正认识到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真正相信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如果对邓小平理论将信将疑,对社会主义前景感到迷惘,又怎么可能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做到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呢?社会主义信念问题关系到社会科学工作者研究什么和怎样研究的根本性问题。 
第二,树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观点。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科学研究的前提。为此,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克服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两种偏向。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 卷,406页。), 可见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开始就把他们自己的学说看作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406页。)这就是说,不能用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用这种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势必导致轻视活生生的实践经验,造成割裂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联系,不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研究实际情况,不是从实际出发对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而是把马克思主义当做“日用万宝全书”,从中寻找只言片语作为现成结论,就是想从“一般真理的单纯逻辑发展中去寻找具体问题的答案,这是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并且完全是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嘲弄。”(注:《列宁全集》,第3卷,12页。)不难看出,这种态度看似坚持马克思主义, 实际上却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真正背离。然而,实用主义也讲“实践”,但讲的却是一种个体的“生物有机体的盲目本能活动”,一种主观意识活动。这种实践观点同马克思主义关于主观见诸客观的、能动的、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观点是格格不入的。加之,实用主义提出“有用即真理”的命题,势必表现为形式上对马克思主义断章取义,为我所用,在本质上同教条主义一样,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和否定。同是一部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法国新古典主义者从中采取了足以辩护法国古典戏剧的理论,制造了亚里士多德不曾明白规定的三一律;而德国启蒙运动领袖莱辛却采取了足以攻击法国古典戏剧的理论,为他所主张建立的市民剧辩护,其实亚里士多德从来也没有梦想到市民剧。(注: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上卷,7页,1964。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这段话是引人深思的。同样道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实用主义和教条主义都妨碍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使我们无法做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因此,是应该坚决摒弃的。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终极真理,而应看作是指导实践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并且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还须及时总结实践经验,做出新的理论概括,从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才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观点。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谈得上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因为理论的坚定性决定着政治的坚定性。值得一提的是,新时期的社会科学工作者肩负着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重要使命,只有自身学习好邓小平理论,才能不辜负这一时代重托。 
第三,努力实现科学研究的创造性和科学性的统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整个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本身,处处都体现了邓小平同志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的有机结合,既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又做到了突破僵化思想束缚,锐意创新,勇于实践,从而实现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邓小平理论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典范,邓小平同志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杰出楷模。社会科学工作者学习邓小平理论,就要善于把邓小平理论的创造精神和科学态度转化到自己的科学研究的实践中去,努力使自己的科学研究成果达到创造性和科学性的统一。科学研究是探索未知的活动,创造性是其本质和灵魂,具体体现在它的新的理论观点、新的材料以及新的研究方法等方面。离开了创造性,科学研究也就失去了其自身的意义。但是,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具有创造性,并不必然意味着同时具有科学性。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科学性是指其内容的真理性,即是否正确反映了一定范围社会现象的本质联系,是否揭示了社会发展变化的某些规律性的东西。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客观世界是永远向前发展的,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的真理也只能从局部到整体,从相对向绝对的方向不断深化和发展。从某一学科、某个专门领域研究社会现象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不可能做到绝对全面地揭示真理。因此,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揭示真理的广度和深度也就是其科学性之所在。这样,社会科学研究只有做到创造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才能更好地发挥社会科学的认识功能以及在社会意识形态中的导向作用。 
第四,理论联系实际,努力使社会科学研究更加贴近现实生活。邓小平同志指出,“在中国的现实条件下,搞好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你不抓住四个现代化,不从这个实际出发,就是脱离马克思主义,就是空谈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最大利益、最根本的利益。”(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162页、 163页。)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历史阶段,这也正是我国逐步摆脱不发达状况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的最大实际。社会科学研究要理论联系实际,就要紧密联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大实际,一切从这个大实际出发来思考和研究问题。这也就是党的十五大报告要求的“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因此,新时期的社会科学工作者要面向实际,使自己的科研成果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就要密切关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努力在理论上做出科学回答。这应该是一切可能涉及的社会科学学科和研究领域的主攻方向。 
三 
用邓小平理论指导我国新时期社会科学事业不仅仅是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事,这是全党的大事,也是全社会需要关注的大事。这是因为,社会科学作为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和科学知识,“从来不是一种消极的教条,在维护或者摧毁一种社会制度上,这种知识总是起着积极的作用。”(注:〔英〕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555页,科学出版社,1983。)因此,充分认识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坚定不移地贯彻我国发展科学事业的方针政策是至关重要的。认识的高度决定方针政策落实的程度,进而决定具体措施的力度。只要全党全社会重视社会科学的发展,不断加强和改善党对新时期社会科学事业的领导,我国社会科学事业就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当前,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期,用邓小平理论作指导,正确理解和处理好以下两个关系问题对于我国新时期社会科学的健康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一是“双百方针”与政治纪律的关系。“双百方针”是发展我国科学事业的重要方针和政策保障,它反映了科学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用邓小平理论指导我国新时期社会科学事业,就要一方面坚决贯彻党的这一方针,鼓励社会科学工作者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和创新,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并上升到新的理论;另一方面又要求社会科学工作者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即不在媒体上公开发表违背党的大政方针政策的理论观点使之广为传播,而只能在内部探讨和通报,这同样是社会科学自身某些特点决定的。本着科学无禁区、宣传有纪律的原则,一个严肃的负责任的社会科学工作者理应是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的模范。在这方面,由于职业的特殊性,非党社会科学工作者同党员社会科学工作者没有什么不同。 
二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与资产阶级社会科学的关系。社会科学具有阶级性是无疑的,资产阶级社会科学本质上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至今没有改变。但对此不应作简单化和绝对化的理解。列宁在评价泰罗制时,在指出其资产阶级剥削性质的同时,也充分肯定泰罗制“是一系列最丰富的科学成就”(注:《列宁选集》,第3卷,511页。)。这表明,在对待资产阶级社会科学方面,仅仅认识其阶级性是不够的、不全面的,还要充分认识到,与现代大生产相结合的资产阶级社会科学,也有其阶级性与科学性统一的方面以及阶级性与社会性统一的方面。因为真正的科学成就都是可以冲破阶级的界限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成就是如此,资产阶级的真正的科学成就也是如此。我们应该善于吸收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对待资产阶级社会科学、特别是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科学成果,一定不要以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为由而简单地加以排斥,而应该进行具体分析,下一番去伪存真的鉴别和筛选功夫。这就不能等人家“送来”,而要以鲁迅的“拿来主义”精神,“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把一切好的东西拿来为我所用,丰富和发展我国新时期的社会科学。诚然,这是我国两个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但同时又是当代社会科学国际化趋势的合乎规律的反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