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构建“邓小平理论概论”课教学新模式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文秘网  点击数1612  更新时间:2006-4-5 2:10:22  文章录入:中国文秘网  责任编辑:中国文秘网

【 正 文 】 
“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直接承担着邓小平理论“进学生头脑”,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的重任。这门课真正的价值和生命力在于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教学中如何突出邓小平理论实践性强的特点,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质量,增强它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呢?为此我们潜心探究、反复实践,几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的基本做法和努力的目标是:构建“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的教学新模式,从课堂到基地到社会,多种教学方法、多种教学途径,有的放矢贯通运用,以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使邓小平理论真正“进学生头脑”。 
一、课堂教学方法多样化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和基本的学习形式,教学质量主要取决于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做了以下努力: 
1.内容针对性强 
我们根据“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的教学体系,逐章逐节分析研究,紧密联系实际讲授。联系实际的内容包括: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最新热点问题,国内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学生的思想实际动态。对这些内容进行疏理、筛选后结合讲授,注意做到内容新,结合准。结合重点放在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上,放在解决学生深层次的疑点、难点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上。 
2.形式丰富多样 
一是大力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式。传统“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压抑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我们决心扭转这一局面。在教师系统讲授理论体系的同时,对一些重点章节,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科教兴国战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组织讨论、研究。抓住“五个环节”开展师生间的双向交流,即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学习教材、教师引导学生课堂讨论、教师点评讲授、学生汇报心得体会的互动作用,变教师“独唱”为师生“大合唱”,变教师“我说你听”为师生双向交流。尤其是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做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讲授,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深化了理论教学的内容。 
二是充分利用演讲式、辩论式。我们抓住有利于教育学生的契机和事件,如香港、澳门回归,北约对南联盟的野蛮轰炸,我国50周年大庆等,精心设计一些主题。如学习“一国两制”的体会,初级阶段与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人权还是强权?民主还是霸主?通过组织演讲、辩论等生动活泼的形式,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是适时组织模拟教学。主要是由教师设计题目,把学生请上讲台,以中心发言的方式主讲邓小平理论课的某一部分内容。如: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等等。讲课同学努力搜集材料,并结合自己社会考察的实际和体会,精心备课,认真讲授,其他同学积极配合,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四是定期举行学生提问或递条,教师、专家“答记者问”式。在教学中定期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提问、递条,教师“答记者问”。这种方式虽给教师讲课增加了难度,但是调动了学生学习、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问答直接,交流及时,当场解决学生的困惑、难点,效果不错。有时,我们也请有关专家讲课,解答问题。如在机电学院,多次请专家讲“一国两制”“素质教育”等专题,讲后师生交流。学生们普遍反映讲得生动,答得精彩,收获很大。 
五是结合看录像、电视。结合邓小平理论课教学有关内容,我们组织学生观看《中国之路》《改革开放20年·20人》《邓小平》等文献片,通过图、文、声、像等手段,把抽象的理论变成具体的形像,使学生接受到直观、生动的教育。 
二、发挥基地作用 
多年来,我校建设了一批高质量的“三结合”基地和邓小平理论实践基地,基地丰富的教育资源为我们教学的多样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1.走出去,到基地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三年来,我们利用寒暑假、节假日、双休日带领学生奔赴基地考察。易县柴厂村是全国科教兴村的第一村,也是我校邓小平理论的实践基地。我们利用暑假带领学生到柴厂参观考察,通过柴厂历史和现实的对比,使学生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理论有了更深刻、更透彻的理解。还利用双休日带领学生到唐县峪山庄“三结合”基地考察,考察那里股份合作——科技入股治理荒山的新模式;到邯郸钢厂考察,了解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学生们从考察中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理解了股份合作理论的内涵,加深了对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全民经济起主导作用的意义的认识。我们还利用节假日到邢台的前南峪参观,到昔阳的大寨参观,都进一步深化了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发展是硬道理”的认识。到邯郸涉县老革命根据地考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激发了爱国主义情感,更加坚定了走社会主义道路,做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信心和决心。 
2.请进来,请邓小平理论校外基地辅导员上讲台。我们把基地优秀的农民企业家、村长、村支书,聘为邓小平理论校外基地辅导员,适时请他们给学生讲课,学生感到耳目一新。1999年春天,我们请来柴厂村党支部书记赵田给学生讲课,一连三场,场场爆满,听课学生达1600多人。学生们听后反响强烈,评价这是一次生动的邓小平理论课。通过听讲,学生们体会到邓小平理论并不抽象、不遥远,它就存在于人民的实践活动之中。 
3.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自制录像带和多媒体软件。我们把去基地考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基地辅导员讲课的情景录制下来,配上解说词和音乐,制成“邓小平理论实践教学侧记”多媒体软件。还结合教学内容自制了一批录像带,如结合国有企业改革,录制了“百家国有企业改革试点追踪”一套15集节目;结合大力发展农业,录制了“中国小康村建设纪实”15个村的材料。把这些录像带和多媒体软件适时给学生播放,使邓小平理论课的教学更加生动直观。 
三、抓好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关注社会、走向社会,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了解国情,开阔眼界,以进一步锤炼思想、提高认识,是邓小平理论教学的一种好形式。因此,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抓好社会实践活动,严密组织,科学引导,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在实践中确立信念。我们利用寒暑假学生回乡之机,布置社会考察任务,拟定考察内容,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了解社会,进而关注家乡、关注社会,强化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几年来,机电学院、经管院、城建院、动科院、林学院等院系学生结合回乡考察情况,“以家乡的变化”“给我印象最深的……”“家乡反响最大的事”等为题,写了5000多份社会考察报告。对这些文章,我们及时组织汇报会、讨论会研究交流,也有的投给报社、电台播出和发表。如动科院97级郭长春同学分析家乡乱收费情况的文章,于1998年9 月在《河北日报》发表后,引起同学较强烈的反响,更加鼓舞了同学们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机电学院学生结合回乡考察,写了几百篇文章,反映出十多个方面的社会现实,如农村的巨大变化,国有企业的改革状况,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问题等。同学们对搞活国有企业尤其关注,调查了几百个资产重组、兼并的例子,并谈出自己的见解,还表示要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将来为国有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几年来,我们潜心构建由课堂到基地到社会,多种教学方法、多种教学途径,有的放矢贯通运用的教学模式,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着重在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和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课程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从实践效果看,较好地解决了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对邓小平理论“进学生头脑”,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合格的新世纪接班人起了很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当前,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的热情、积极性空前高涨,各院系学生自发地建立起多个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学生们积极奔赴农村、企业、服务行业考察,在社会活动中实践邓小平理论。校学生会中心组培训学生干部,每期请我们做“邓小平理论”的专题报告,受到学生干部的热烈欢迎。学生中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不断增多,许多院系请我们给入党积极分子讲党课。要求入党的同学也经常找我们谈心,征求意见。学校开展大型演讲赛、辩论赛,各院系争抢我们去指导。校学生会、团组织请我们做演讲、辩论、礼仪风范赛评委,每年不下几十人次。学校召开各院系学习邓小平理论经验交流会也请我们去做评委等等。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双向交流,使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使我们的教学更增强了针对性、时效性。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