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邓小平民主观的价值核心及启示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文秘网  点击数1445  更新时间:2006-4-5 2:09:06  文章录入:中国文秘网  责任编辑:中国文秘网

怎样看待民主?应然民主是什么?实然民主是什么?怎样推进民主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进程中,特别是在外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谓民主的“拉动效应”,内有商品经济很不发达等制约民主发展的因素存在的“滞后效应”的双重挤压下,中国民主化面临着浪漫与现实、应然与实然、突变与渐变、西化还是借鉴等艰难取舍的情况下,搞清楚这些问题,特别是掌握认识这些问题的价值观,更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邓小平的社会主义人民民主观,正好提供了有益启示。他从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出发,突出对人民利益真正负责,把人民利益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这个核心,把人民利益同民主、人民利益的至上性同应然民主、人民利益的历史性同实然民主、人民利益的全局性同民主化结合起来辩证看待,强调要把握人民利益的至上性建设社会主义应然民主,把握人民利益的历史性发展社会主义实然民主,把握人民利益的全局性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化,解决了应然民主是什么,实然民主是什么,怎样搞民主(民主化)的问题。我们要领会他对人民利益真正负责的价值观,把维护好、发展好和实现好人民利益作为新世纪看待民主、发展民主的价值核心,推进中国特色的民主化,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一、应然民主:体现人民利益至上性,把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民主作为战略目标  
    价值观决定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民主观。邓小平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群众观,立足人民利益来看待民主,把人民利益至上作为他民主观的价值观,突出人民群众在民主政治中的主体地位,提出了他的体现人民利益至上性,把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民主作为战略目标的应然民主观(虽然他并没有提出过应然民主和实然民主这两个词)。 
    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共产党人政治和民主的起点和归宿。邓小平对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自称“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他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他“尊重群众,热爱人民,总是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他从人民利益视角来看待民主和政治。他认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是关系人民根本利益的大局,政治“是国内外阶级斗争的大局,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在现实斗争中的根本利害” ,“中国共产党员的含意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 。他甚至还提出了合法性的观点,他说,“我们要想一想,我们给人民究竟做了多少事情呢?”从人民利益至高无上的价值观出发,自然就会形成他的人民民主观. 
    把民主提高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最高目标之一的高度看。邓小平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始终抓住人民利益至上这个原则不放,提出了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系列要求,回答了什么是应然民主、民主的地位等问题。他对社会主义民主进行了界定,指出社会主义民主就是“保证全体人民真正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管理国家、特别是管理基层地方和各项企业事业的权力,享有各项公民权利”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问题就是支持和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他把民主作为毕生奋斗目标,还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民主的宏伟蓝图。1987年,他谈到这个问题时明确指出:“我向一位外国客人讲过,大陆在下个世纪,经过半个世纪以后可以实行普选” 。而普选正是高度民主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这实际就是回答了应然民主是什么的问题,因为在他看来,这还只是理想和奋斗的目标而已。他强调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把民主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的同等地位上看;他还强调:我们改革的总方向,是为了发扬和保证党内民主,发扬和保证人民民主;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建设的是社会主义民主和人民民主,而不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发展民主,包括人民民主和党内民主,实现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是坚定不移的目标和方针。可见,民主在邓小平的思想体系中的地位是同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他对民主建设是目标坚定、高度重视的。 
    坚定不移的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化进程。人民利益的价值观和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教训使邓小平更坚定了推进民主政治的决心。他心忧人民的民主权利,在提出民主是改革的方向时,也特别提到:“人民的民主权利,在林彪、四人帮横行时期遭到践踏” 。他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推进社会主义民主进程始终是义无反顾、坚定不移。他指出,中国现阶段最大的原则就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要坚定地、持久地、全面地的把党的基本路线贯彻下去。他强调:“基本路线要关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 他认为,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是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暂时利益和长远利益的辩证统一,“民主集中制也是我们的优越性。这种制度更利于团结人民,比西方的民主好得多”。 而资本主义民主实质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民主,“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有什么好处?那种多党制是资产阶级互相倾扎的竞争状态所决定的,它们谁也不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 因此,他坚决拥护社会主义民主,反对资本主义民主。“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资产阶级自由化实质就是否定社会主义民主当资产阶级自由化干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民主进程时,他旗帜鲜明地反对,说:“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不能动摇。这一点我任何时候都没有让过步。” “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整个过程中,至少在本世纪剩下的几十年,再加上下个世纪的头五十年,都存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问题”。 他还强调要正确处理好“大民主”和“小民主”之间的关系。早在1957年,他就说过:“有些青年总觉得大民主解决问题。我们是不赞成搞大民主的,大民主是可以避免的,这就要有小民主。”为了保护人民和人民民主,他强调要正确处理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把人民内部民主同对破坏社会主义的人和反对社会主义的势力实行专政辩证统一起来。没有对人民利益真正负责的价值观,就绝对没有这个义无反顾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坚定性和原则性。  
    可见,邓小平的民主观是建立在人民利益的价值观上的。他理解的应然民主是真正的人民民主,他对推进社会主义人民民主是坚定不移的。联系到当前和今后我国民主发展的实际,就是要从人民利益视角来看待民主,体现人民利益至上性,把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应然民主作为战略目标来逐步实现。要始终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在体现新兴阶层的合法利益同时,要维护和尊重弱势阶层的合法利益,不能把民主仅仅发展成某一部分人、某个阶层的民主。要深化和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把握民主化同社会稳定的辩证关系,积极稳妥的扩大政治参与,拓宽人民利益表达渠道,建设责任政党和责任政府,提高民主化水平。  

[1] [2] [3] [4]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