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马克思技术批判思想的精神实质简析 ——兼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技术批判思想的一般认识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文秘网  点击数1253  更新时间:2006-4-5 1:34:54  文章录入:中国文秘网  责任编辑:中国文秘网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探索与哲学思考中,马克思在19世纪进行的技术批判以及在这种 批判活动中所建立的宏大理论体系,得到了特别关注与认真研究,技术批判甚至成为他们理 论建构的核心和强有力的方法论工具,比如具有广泛影响的法兰克福学派,其精神思想的核 心就是技术的文化批判、社会批判与行为批判。事实上,早在20世纪20年代的西方马克思主 义研究中,技术的批判问题就被认为是马克思学术思想的灵魂。然而,在我国的马克思主义 的学术思想研究活动中,直到今天,马克思的技术批判思想仍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对其 精神实质也缺少深入的研究,这对于完整地理解马克思的思想、把握马克思思想的精髓,不 能不说是一个缺憾。对这一状况,我们认为,不仅应该进行深入的反省,而且应该结合我国 实际,着手做一些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本文的旨趣即在于此。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技术批判思想精神实质的一般认识
    在1990年出版的《技术与文化》杂志第31卷上,Paul S.Adler发表了题为“马克思、机器 与技能”的论文,认为近几十年来,人们对于技术的历史价值,尤其是对技能的要求,有着 全新的认识和越来越大的兴趣,在这种研究中,马克思作为一个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关于工作 的人道主义的和技能化的理论家与先知,他的名字名列榜首。的确,马克思看到了资本主义 的 发展和对机器使用的一般趋向,看到了对人的技能的要求,这是前无古人的认识。(Adler, 780)在1984年出版的《技术与文化》杂志第25卷上,Donald MacKenzie撰写了题为“马克思 与机器”的论文,认为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所说的“手工磨产生了封建君主的社会, 蒸汽磨则产生了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思想,是经济学思想精髓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个格言 已深深扎根于人们的思想中,作为技术的社会作用的一个至高无上的思想,几乎是无可比拟 的。它是深刻的和值得人们纪念的,永远不会失去它的导引作用。(MacKenzie,473)在MacK enzie看来,马克思著作中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关于技术的思想,不能简单地把它归结为某种 形式的技术决定论。在《资本论》第1卷中,马克思关于技术问题的讨论占据了很大的篇幅 ,提供了一种非常不同的认识。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与现实研究中,关于马克思技术批判思想的精神实质的认识,存 在着比较大的分歧,总体来看,包括了三种最基本的看法。第一种是技术决定论,这一看法 也是主流性或主导性的认识,绝大多数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以及相当多的非马克思主义者持这 一观念。早在1921年,著名学者Alvin Hansen就在其撰写的《历史的技术解释》的论文中, 提出了一个具有很大影响力的观点,认为“从根本上来讲,马克思的学术思想是以技术为基 础对历史的一种解释,是一种技术的历史决定论”,这一看法被学术界广泛接受。(Hansen ,72-83)在我国学术界有广泛影响的英国哲学家玻普是这一思想的突出代表,其学术观点为 国内学人熟知。1967年,英国学者Robert Heilbroner在其发表的《是机器制造了历史吗? 》的论文中,通过引用马克思关于手工磨与机器磨的论述,非常清楚地表达了他的思想,即 马克思的纲领是技术决定论。(Heilbroner,35-45)Tom Burns在1969年编写的《工业人》的 著作中,认为马克思的思想把技术看作是“工业化和社会变革的第一推动者”。(Burns,p. 35)William H.Shaw的《马克思的技术决定论》一文,其文章的题目就非常鲜明地显示出对 马 克思学术思想的基本特征的界定。(Shaw,155-176)把马克思的学术思想归结为技术决定 论的看法,虽然存在比较大的偏差,但并非贬义,意在突出马克思思想中技术所具有的无可 比拟的作用,突出马克思技术批判思想的基本精神,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事实根据。在马克 思关于技术与人类关系的众多论述与思想表达中,确实表现出技术具有某种决定性作用与意 义的特色。马克思所说的“机器生产的原则是把生产过程分解为各个组成阶段,并且应用力 学、化学等等,总之就是应用自然科学来解决由此产生的问题。这个原则到处都起着决定性 的作用”(《马恩全集》第23卷,第505页),以及“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 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 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 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第67页),被作为其决定论思想的标志而反复引用。
    然而,几乎就在Alvin Hansen提出马克思的思想是技术的历史决定论这一理念的同时,被 我国学术界看作正统西方马克思主义鼻祖的卢卡奇却从原则上不同意把马克思界定为技术决 定论者。他在1925年发表的论文《技术与社会关系》中就明确提出,“技术是社会生产力的 一个部分,一个要素,尽管它在本性上是一个重要的部分或要素,技术既不能简单地在自身 中同自己同一,也不是社会生产力中最后的或抽象的要素。”(Lukács,p.29)十分明显, 卢卡奇否定了技术决定论的基本理念,用系统整体的观点来看技术在马克思思想中的地位。 这种否定其实是对将技术等同于生产力的技术决定论的否定,把技术在社会关系中的意义降 低到一个适当的水平。在我们看来,把技术看作是一个构成要素的思想,是一种技术要素论 ,比起技术决定论来似乎更符合马克思的思想。我们不能说卢卡奇不重视在马克思思想中技 术的作用与价值,因为他提出了技术在本性上是一个重要的部分或要素的观点。然而,令人 遗憾的是,在降低了技术的地位以后,似乎应该更系统化地或辩证理性地看待问题,但卢卡 奇却不适当地突出了自我意识、意识形态以及政治因素在整体中的作用,从而在社会关系的 整体系统中找不着它的基石。卢卡奇不把马克思看成一个技术决定论者,从整体出发来研究 和理解马克思,其导引的方向肯定是正确的,但在把技术乃至全部工业作用与意义的地位降 低时,如果不能处理好各种关系,就会导致貌似对技术的肯定但实际上是否定的不良后果, 很显然,马克思思想的实质不是这样的。卢卡奇说:“把技术从作为一体的意识形态中分离 出来,从社会的经济结构中分离出来而看成是自我满足的,这是不正确的或非马克思主义的 。”(Lukács,p.30)卢卡奇确实是在突出技术的意识形态地位,这种突出的后果究竟如何 ,需要认真研究,不能做简单化的判断。卢卡奇之后,关于技术要素论与技术的意识形态化 思想的最大发展是产生于德国的法兰克福学派的技术批判思想,其思想更加复杂和多样,这 里只能提及,具体内容将另文讨论。
    第三种对马克思技术批判思想的一般认识来自法国哲学家Kostas Axelos。Axelos在其1969 年发表的《卡尔·马克思思想中的异化、实践和技术》中认为,技术是马克思全部思想的关 键和核心,唯有同时深入研究马克思对技术之意义的理解和对马克思主义之意义的理解,才 能 有一种清晰的哲学认识。(Axelos,1-3)Axelos之所以把技术作为马克思全部哲学思想的关 键,在于如下三点理由:(1)马克思的哲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哲学,只有技术才能满足人类 活动的需要并创造出新的需要;(2)基本的技术活动本身即是满足人类需要的最初的活动;((3)通过创造事物来满足人类需要的活动即是人作为人的活动的开始。Axelos在这里使用了“ 关键”与“核心”这样两个词来表达他的认识,比之于技术决定论或技术要素论,对于表达 马克思的思想要更加准确。在我们看来,把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基础放在包括他对技术的分析 研究之上,把技术看成马克思学术思想的关键和核心,是一种深刻的认识,也产生了广泛的 影响。
    1977年,英国哲学家与文学评论家Raymond Williams在他撰写的《马克思主义与文学》著 作中,对“决定”这个动词作了词源学层面的考查,认为把马克思的思想说成是“决定论” 是把德文bestimmen翻译成英文时写成“决定”,其实这个词在语言学上是非常复杂的。它 的基本词义是当两个人发生冲突而不能解决问题时,由另外一个代理人同时也是权威做出决 定;另外一个词义是设置障碍或限制。Williams认为,应该从第一层面来理解马克思思想看 作 是决定论的含义。(pp.83-89)这就是说,Williams其实是在建议把技术作为“权威”来理解 ,是在权威的意义上的技术决定论。这个思想同Axelos所建议的关键或核心有很大的内在的 一致性。MacKenzie则认为,如果生产力对生产关系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生产关系对于上层 建筑也具有同样的作用,那么,在“决定”这个词的后一层意义上来理解的话,我们的意思 将立刻发生变化,它不再是强制性的原因了,而是建立了对人类这个代理人的行为的障碍。 因此,对这个问题仅仅在语义学的层面是不能得到最终的结论的。对于这样一个主题来说 ,我们实际上是探索社会科学的概念的核心。(MacKenzie,479)不难看出,MacKenzie是把 技术当作马克思学术思想的核心概念来理解的。英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G.A.Cohen表达了同 Axelos基本一致的观点。(Cohen)Adler认为,马克思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和思想丰富的理论家 ,不能简单地用技术决定论这种“主义”做出判断,否则,就没有全面领会他的思想。在他 看来,至少应该从三个方面来看待马克思的思想。其一,马克思把技术看作是极其广泛地存 在于工作 组织的所有生产方面,甚至存在于工人的技能中;其二,被技术决定是不完整的理解,其他 经济的、政治的和意识形态的力量在马克思的理论中也起着明显的作用,“决定论”的含义 是指在这些力量中技术是形成秩序的主要因素,并不否定其他因素的意义;其三,在马克思
    的分析中,技术的相对突出的地位体现出时代的差异性,马克思给予技术在最广大的历史中 占优势的地位,但就历史的某些时期来说,他的分析更趋向于经济或政治。在Adler看来, 马克思是从两个方面赋予技术以意义的,一方面,马克思把技术看作一个独立变量;另一方 面,技术是动力源。作为一个独立变量,它在塑造人的技能要求、工作组织以及作为结果的 阶级能力等方面,扮演了一个占指导地位的角色。(Adler,789-790)英国学者G.Kitching也 反对把马克思当作技术决定论者,认为技术在马克思的批判理论中起到了调节意识与人类行 为的角色作用。(Kitching,26)。
    从Axelos、Cohen、MacKenzie以及Adler等人的观点可以看出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 中,对马克思技术思想的一些基本纲领性的看法,在60年代末期以后,发生了比较大的转变 ,从技术决定论走向了技术核心论的层面,对马克思思想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趋向深刻与 合理,更体现出马克思思想的重要性及其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历史地看,这一转变更符合 马克思本人的思想,同时也更符合技术在实际的历史和人类社会事务中的角色、地位和作用 。不能否认,这是技术哲学的理论研究近年来得到深入发展的一个良好结果。
    二、马克思技术批判思想的精神实质:人的自由与解放
    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马克思技术批判思想的分析与认识,并不是一个系统发展的过程,而 是在相互批判和争论中提供了各不相同的认识与景观,从而推进了认识的深入。到上世纪70 年代以后,技术核心论成为主导性的看法,取得了良好的结果。然而,技术核心思想的确立 ,并不等于消除了不同认识之间的差异或认识达到了某种统一。各种不同认识传统与思想仍 然在不断地发展着,尤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文化思潮中的新马克思主义的交叉与渗 透,使情况更加复杂。然而,在我们看来,对马克思学术思想的多方位的研究和理解,将十 分有助于对它的更深刻的认识和推进它的发展。多样化的景观将提供多维的视角与路标,有 助于在相互启发中进步,这对于深化我们的认识也是大有裨益的。
    在我们看来,马克思的技术批判思想是一种系统的技术整体论。马克思把技术作为社会的 一个基本要素来理解,并认为技术是通过工业生产的存在和作用显示出来的,因而,马克思 并不特别关注静态结构上的技术,而是社会历史关系中在技术活动的层面上加以分析与理解 ,这一点深刻地反映了马克思对技术本质的认识。作为社会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技 术的作用和意义首先在于为满足社会生产的要求和人类社会的需要,因而,在马克思眼中的 技术,从来就不是一个死物,而是人的一种现实的积极的活动。马克思这一思想来自于他对 费 尔巴哈的批判。在1845年春天写的《关于费尔巴哈》一文中,他就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 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到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 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解决。”(《马恩全集》第3卷,第8页)马克思特别强调在实践的或活 动的意义上的全部社会生活,对技术的理解也不例外。
    Axelos、MacKenzie以及Adler等人的技术核心论比较深刻地反映了马克思技术批判思想的 精神实质。在我们看来,所谓技术核心其实是指技术在整体中的首要性。首要性首先意味着 作为社会生产力的机器体系的发展与巨大变化,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的变 革。在马克思的认识中,技术以及以机器的发展是使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革命化的因素之一 。机器的采用对旧的生产方式发生否定的作用;工厂的建立意味着家庭工业体系的解体;蒸 汽机带来了工业城市;机器体系追求生产内容的全面性,使自然界的一切领域都服从于生产 ;交通工具的增加和改良建立了精神与贸易发展所必需的交往;等等。总之,技术进步必然 引起生产关系本身的变革,因为随着一旦发生的、表现为工艺革命的生产力的革命,必然同 时也实现着生产关系的变革,而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运动集中到一点就是社会革命。因此 ,马克思在《人民报》创刊四周年所作的演讲中,对技术的巨大历史作用和革命力量作了十 分精辟的概括,认为这个社会革命并不是1848年发明出来的新东西。蒸汽机、电力和自动纺 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在马克思的学术著作中,对技术的意义赋予虽然相对集中地体现在他的特定的著作中,如 早期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代表,包括《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 哲学的贫困》、《雇佣劳动与资本》与《共产党宣言》等;中期以《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 应用》即《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为代表;晚期以《资本论》为代表,集中体现在《资 本论》第1卷第12章“分工和工场手工业”与第13章“机器和大工业”(实际是全部《资本论 》)中,但其技术批判的思想却贯穿于他的全部的学术成果和整个学术活动中。
    总起来说,我们认为马克思技术批判的核心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技术实践论 、技术价值论与技术异化论。技术实践是他所倡导的技术批判的哲学基点,构成他整个思想 的 理论基础与理解现实的一切问题的出发点。技术价值是马克思技术批判思想的关键,主要包 含技术的社会生产力价值、资本价值、工业文明价值、审美价值以及人类自由价值等几个方 面。技术异化是马克思技术批判关注的焦点。在他看来,人类有一个历史的本质,但在人类 的产生、发展过程中,人类历史的本质被客观化、异化了。人类相对于自身及其本质而言是 异化的,这种异化的产生从根本上说是资本的作用,但同时也是技术的手笔,特别是技术的 资本主义应用。人在历史与现实的社会劳动中推进了自身的进步与发展,但也在生存斗争中 丧失了自己的真实存在,成为自己的陌路人。人类异化是多方面的,自然人被异化成经济 人、政治人、家族血统人以及阶级人等等。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多方面异化的特征得到更清 楚的表现,基于技术进步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把人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异化凸现出来,技术 构成了对人的自由本质的巨大的异己力量,这一点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中更加明显。然而, 异化是可以被超越与废除的,其根据仍然是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生产 力 与生产关系的协调一致。异化的完全克服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中才能最终实现,它意味 着人类在更高层次、更合理的社会形态中成为一个整体,人成为人自身。人类是所有存在物 的存在,也是所有那些展示自己本质存在的主导者。离开人的存在的存在,是完全没有意义 的。人的本质是普遍的,也是各种可能性的整合。因此,人既是个体的存在,更是类的存在 , 群体的存在、社会的存在。尽管作为种或群体有它自身存在与发展的生物学、生理学基础和 条件,但人更是一个社会动物或文化动物,更受其自身生存的社会、文化的影响与制约。在 诸多制约因子中,历史的与现存的技术是最核心的力量。人正是通过技术的发展而得到全方 位的发展,通过技术的进步而进步。由此看来,马克思技术批判思想的精神实质就集中体现 为追求人类自由与社会进步,追求人类的彻底解放。
    在马克思看来,技术是人类追求自由活动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实践活动,它在人的存 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马克思认为,人不是由一系列固定不变的在分类学上可描述的特 征定义的,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作为一个物种,自始至终都在寻求最基本的生命需求 的满足,而这种满足只有在人的物质生产活动中即劳动中才能实现。马克思认为,技术体现 为工业的本质,而工业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或人的本质的表现。他指出,“工业的历史和工 业的已经产生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全部人的活动 迄今都是劳动,也就是工业,就是自身异化的活动。”(《马恩全集》第42卷,第127页)“ 工业是自然界同人之间,因而也是自然科学同人之间的现实的历史关系。因此,如果把工业 看成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的展示,那么,自然界的人的本质,或者人的自然的本质,也就可 以 理解了。”(同上,第185页)马克思把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等同于一定的工业阶段,而一定 的工业阶段又意味着与此相关联的生产力。他认为,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 状况,因而必须把人类的历史同工业和交换的历史联系起来研究和探讨。在人的劳动活动中 ,人们形成各种各样的关系,这些关系的集合,构成对现实的人的整体描述。现实的人是实 践中的人,是在活动中、劳动中创造历史的人。“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而“ 人们有历史是因为他们必须生产他们的生活”,“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 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 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而且这是这样的历史活动,一切历史的一种 基 本条件,人们单是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去完成它,现在和几千年前都是这样。”( 《马恩选集》第1卷,第58、79页)正是人的满足生存需要的实践活动以及人在历史活动过程
    中对物质生活资料的永无止境的追求,才使技术成了不可或缺的东西,才赋予技术以特别重 要的人类追求自由的意义。技术作为生产力是人类追求自由的工具,是推进人类自由的强 大动力。
    在马克思的思想中,技术承载着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并且反映出全部社会关系,体现着人 对自然与社会自由的质与量。马克思曾断言,“工艺学会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人的 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以及人的社会生活条件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 《马恩全集》第23卷,第409页注)技术对人与自然以及社会的能动关系的承载,体现着人类 自由的历史性、阶段性与现实性。马克思把技术置于产生它的人类社会生活关系和现实的历 史文化背景之中,因此,马克思的技术批判,具有明显的技术进步史、生产劳动史、技术文 化史以及社会发展史的特色。马克思总是站在人类整体文明进步与社会发展的高度来理解作 为生产力的技术在人的自由与解放中的巨大作用,总是从历史发展的过程与现实的密切关联 中去认识技术、生产力与人类劳动的意义。在马克思的思想中,技术既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也不是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孤立要素,而是在历史的发展着的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对人的自由 与解放起核心作用的变量。正如马克思所说,机器所具有的巨大力量,并不是以单个机器所 具有的能力表现出来,而是在机器的系统应用中、在规模性的生产活动中,在工厂制度中, 其结果是“机器对以工场手工业中的分工为基础的生产方式,以及对建立在这种分工基础上 的劳动力的各种专业化发生否定的作用”。(马克思,第155页)而这种否定恰好表现为它对 人与自然以及社会关系的具体承载。
    技术作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然通过对社会制度的变革得到表现,因而它是社会发展的 基本动力,尤其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动力,同样也是人类社会生活的自由基础。在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和《资本论》中,马克思关于资本 主义的各种思想和观念,深深地渗透着这一思想。在他看来,资本主义决不是天外飞来的一 个怪物,而是社会进步的产物。马克思考察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按照资本、土地所有制、雇 佣劳动、国家、对外贸易和世界市场这一顺序进行的,前三项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三大阶层 的经济生活条件,其他三项的相互关系则是一目了然的。正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中,马克思提出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 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社会形态演进的基础是社会生产力。“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 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 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马恩选集》第2卷,第33页) 。生产力作为社会变革的动力,具有根本的重要性,而在社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和起主导作 用的东西是技术的发明、创造、改进与大规模的使用,技术在社会生产中的首要性和核心作 用正是通过社会组织形式的变革凸显出来。
    技术是人类消除异化、彻底解放、走向自由王国的实践动力与关键。在马克思看来,无论 社会分工的产生还是国家的出现,在本性上都是技术或工业在社会生产中应用的结果,因而 ,人的异化也是技术或工业的一个必然的结果。我们知道,人在本性上是自由的社会存在, 人的异化的产生说明人被压抑、扭曲、剥夺、制约或限制,这些都是与人的本性不相容的。 这就提出了人的解放问题。克服人的异化,实现人的彻底解放,应该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 和高度发展为前提”,应该以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建立为目标。只有在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 中,才能实现人的彻底解放,才能从根本上克服人的异化。可见,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彻底 解放和对异化的克服,必然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换句话说,是以技术或 工业的巨大进步作为它的杠杆。
    总之,马克思的技术批判思想是人们正确地理解历史与现实、自我与对象的一把钥匙,对 它的深入认识,将有助于人类在良性的发展轨道上追求自身的彻底解放,获得真正的自由。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