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走富民强村路  建文明富裕村
作者:兴山--三…  文章来源:原创  点击数2562  更新时间:2006-7-31 13:11:01  文章录入:兴山--三峡松  责任编辑:admin

走富民强村路  建文明富裕村

 

 

我们和平村地处海拔1300米的榛子乡中心地带,辖8个组,50 个户联责任区,606户 2050人,是全乡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村。2004年,我们村党总支、村委会一班人在县委、县政府、乡党委、乡政府的领导下,同全村人民一道,团结拼搏,务实创新,真抓实干,使全村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三个文明建设得到快速发展。我们村在多次遭受霜冻、冰雹等自然灾害的特殊年景里,全村实现经济纯收入   627.5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达到了3028元,比上年增长648元,全年来无刑事案件,无治安件,无上访,无安全事故。我们村被授予湖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兴山县五好党支部等光荣称号。下面,就我们村一班人如何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作法,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汇报

一、   创新三大机制,加强组织建设

为提高村党支部的战斗力,使之真正成为开展农村各项工作的战斗堡垒,我们着力创新规范以下三个方面的机制。

(一)创新工作运行机制,提高工作质量。一是建立了目标考核责任制,我们根据农村党组织在新形势下所承担的任务,建立村“两委”班子目标考核责任制。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等方面,制定量化指标,考核细则和奖惩办法,制定了干部考核百分制,分别对计划生育、社会治安、产业发展、公益事业等事务设定了一定的分值,村干部分管的工作及所挂的小组出现问题,扣除责任人一定分值,年终评议时与工资挂钩。二是建立精干高效的村级组织机构。村“两委”班子共由5人组成,严格实行交叉任职,为提高村干部素质,我们以党员活动室为阵地,采取播放教育片,请领导授课,讨论等形式,对党员干部进行理论培训,要求每名干部每季度写一篇高质量的心得体会,并在学习专栏中张贴,供大家相互学习、相互了解。三是建立一条龙为民服务体系。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变催着农民干为领着农民干。实行每名干部牵头一个产业项目,围绕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发展新产业,要求每名干部必须带头发展一个产业,每个产业必须有典型大户,为农民抓好样板,树好典型,使村干部成为农户发展产业的技术指导员,生产服务员,产品推销员,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系列服务,极大地促进了我们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科技推广的步伐。

(二)创新监督约束机制,规范村干部行为。一是强化党内监督。我们按照《党章》及相关规定的要求,用党的纪律约束村干部,抓住农户关心的热点问题,对村干部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充分发挥党内民主,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严格党的基层组织生活会,实行党员民主评议干部等制度,增强监督效果。二是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我们建立和完善了村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议事恳谈会制度。凡有大事、要事都经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后方式实施,保障了村民的参政议政权;建立了村务公开制度,设立了村务公开“透明墙”,坚持每季度一次村务公开,规范了村务公开的时间、内容、形式、程序及管理办法,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三是实行村级规范化管理。我们根据本村特点,建立健全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农村工作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每月28日召开村组干部例会制度,村委会干部值班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

(三)创新村民管理模式,提高村民自治水平。对村民实行户联责任区管理模式,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户联责任区制度,坚持把户联责任区与村民代表大会制度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引导各责任区在村党总支、村委会的领导下,广泛开展以“四联”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活动。同时,我们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结合各户联责任区实际,由各区民主讨论分区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大家共同遵守。村两委每季度按照“五好示范责任区”的标准以组为单位对各区进行一次评比活动,颁发流动红旗。组内每月组织区代表进行一次学习培训,交流经验等活动。区内坚持每星期开展一次小区活动,相互沟通。我们通过开展户联责任区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全村,形成了邻里团结,遵纪守法,文明守信,集体荣誉感强的良好氛围,公益事业建设取得较大成就。一年来,全村以责任区为单位,农民自发组织资金6200多元,投工1700多个,维修公路2 条7公里,建天河水窖23口,引水3处1100米,修渠7条3600多米,改田130亩,使农村面貌得到了较大改善。

二、  狠抓三件实事,为民排忧解难

我们工作中坚持为民办实事,让群众真正得实惠。抓好以下三件实事。

一是急群众之所急,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为切实改善农村面貌,我们先后投资600多万元,对全村的山、水、林、田、路、电等进行了综合治理,使全村容貌一年一个大变样。近年来,投资30余万元,修通了长达8000多米的村组公路。实现了组组石子路,区区机耕路目标。我们抢抓国家综合农业开发政策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投资多万元,对村内2000多亩平淌田进行了改造,使千亩渍水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良田。为解决全村人民用电问题,我们抢抓农网改造政策机遇,组织对全村农户电表及电线进行了改造,实现了同网同价,投资3万多元,帮助5户边远农户拉线通电,使全村用电率达到了100%。我们村农户居住较为集中,村内基本无水源,全村人民吃水十分困难,以前经常因争水发生矛盾纠纷,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村投资30多万元,组织实施了望马山、寨湾、羊皮山三大引水工程,建大水池23个,铺设地下引水管道3.3万米,使村民喝上了清洁自来水。

二是想群众之所想,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为了使富裕起来的村民能过上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村里拿出20万元,建起了村级图书室、活动室、歌舞厅,并购回各种书籍,供村民阅读。村里还拿出10万元,为村民安上了有线电视。逢年过节,我们组织村民开展自编自演喜闻乐见的文体娱乐活动,同时,村里还定期组织村民开展乒乓球、篮球、台球比赛和知识竞赛,以满足村民高品位的文化需求。

三是帮群众之所需,解决村民生产生活困难。近年来,村里大多数农户通过调整结构,依靠科技,实现了脱贫致富目标,但仍还有9户因老弱病残,智力低下等原因,生活仍然相当贫困,为帮助这9户农民摆脱贫困,我们根据各户特点,因户施策,实行干部定点帮扶,帮助制定发展规划,定期指导生产技术,无资金投入的,按照村里拿一点,干部扶一点,自己凑一点的原则帮助组织生产资金,用于购买良种、化肥等。今年,全村共投入扶持资金2000元,干部帮扶资金700元,帮助9户特困户发展烟叶34亩,种菜27亩,养猪26头,已有4户实现了脱贫目标,另外5户已完全解决了温饱问题。

三、   依托三条渠道,带领群众致富

和平村位于榛子乡中心地段,兴保线贯穿始终,交通便捷,土地资源丰富,我们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着重从调整开发入手,带领村民致富。

一是调整结构,大力发展三大特色产业。我们充分利用村内土地资源优势,引导全村人民大胆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以烟叶、蔬菜、畜牧为主的三大特色产业,在产业发展上,我们村两委班子坚持带头发展,为农民搞好示范引导和生产技术服务,提供市场信息。在发展中,我们充分发挥户联责任区“经济联合”的作用,实行一区一品,进行规模化、科技化生产。2004年,全村在多次遭受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种植烟叶3246亩,完成产量9090担,实现收入405    万元,人平1975元,创税80万元,创下了历史最高记录,居全市之最。种植蔬菜2474亩,实现收入 250万元,发展羊出栏百头生猪大户11户,全年出栏生猪3200头,山羊2000只,实现收入200万元。仅以上三大产业为农民创收 855万元,人平4170元。

二是发挥潜力,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为拓宽农民致富渠道,我们结合县、乡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一系列政策,鼓励引导村民发展以民营经济为主的二、三产业。规定凡是开店办厂的,需占集体土地的,一律免费提供,凡是缺资金的,经村确认确实有经营头脑和偿还能力的,我们主动到乡信用社协调担保贷款。凡是需办理相关手续的,我们一律以最优惠的政策积极办理。引导农民围绕三大产业发展以养殖、加工、销售、服务为主的二、三产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村共发展农村经纪人13人,特种养殖厂3家,贩运户7家,经销店31家,酒厂3家,摩配厂1家,蔬菜加工厂1家。

三是狠抓招商,引进项目求发展。为形成人人思招商,个个议招商,大家齐招商的浓厚氛围,2004年我们起草制定了“三个一”责任制,规定所有村干部每人每年力争联系一个客商老板,提供一条招商信息引进一个项目,给每个村干部施加一定的压力,有了压力也就有了动力,村干部主动出击与客商打交道。去年4月,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荆洲何老板准备到别处投资办蔬菜冷库加工包装厂这一消息后,我们就积极主动争取,三顾茅卢,第一次上门送去优惠政策,第二次上门送去农用电增容指标,第三次上门送去村里对客商的保护承诺。该老板被我们的诚心打动了,毅然决定把冷库建在我们和平村,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该冷库就建成投产。使农民蔬菜价格由原来的4角每斤上涨到3元,仅此为农民增收53万余元,让农民更大程度地得到了实惠。

2004年,我们和平村在县委、县政府、乡党委、乡政府的指导和领导下,做出了一点成绩,但与党的十六大要求,与时代的发展差距相差甚远。新的一年里,我们村党总支、村委会有决心、有信心带领全村人民继续努力,克难奋进,力争早日实现文明富裕村目标。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